一條人工河,浮光掠影,承載著歷史的記憶,在歲月的時光里緩緩流淌。一條步行街,典雅華麗,承載著現代人的夢想,在繁華的都市間無盡伸延。
在辛亥革命百年慶典的日子里,江城武漢穿越歷史風云,沐浴首義之光,向我們展示了一張新的城市名片楚河漢街。100年前,武昌城頭第一聲槍響,終結了帝制,書寫了中華民族嶄新的歷史。100年后,楚河漢街在它的腹地驚艷亮相,讓這座城市聚焦了世人關注的目光。
一個細雨蒙蒙的午后,我靜靜地走近它們。時值初冬,城市上空彌漫著飄動的雨霧。楚河之畔拱橋柳煙,游人如織,河面碧波蕩漾,輕舟撫水。河水淹沒了都市的噪雜,隔開了咫尺之外的喧嘩,牽引著人們的想象,撩撥著人們的情絲。奔流西去的楚河悠然地穿行在城市的叢林之間,宛如一條長長的玉帶,將大半個武昌城攬入懷中,令人沉醉神往。
沿河以北,是一條濱河景觀綠化帶,綠樹成蔭,步移景換。行走在這樣的地方,感覺不到這是一處城市的風景,而像是進入到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夢境,人們在穿梭于高樓幕墻的擁擠與疲憊的間歇,在這里得到心身俱足的溫暖。
是陌生,還是熟悉?是巧合,還是必然?歷經百年等待和期盼,一條悄然而至的河流,一方滾滾東逝的水域,流淌著人與自然和諧的音符,流淌著一個城市不屈的奏鳴,流淌著一個民族的自豪與快感,也流淌著我們沉甸甸的思索。
曾幾何時,現代都市的繁榮,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誘惑,也帶來無盡的厭倦。于是,每個都市人總是在渴望一種新的變化,新的體驗。楚河漢街在人們的這種渴望中應運而生,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視覺,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嘆什么叫城市經典。
漢街位于楚河南岸,因河而生,與水為鄰,凸顯濃郁的濱江濱湖特色。整體建筑風格以20世紀的民國特色為主,偶有時尚的現代建筑和歐式建筑嵌入其中。沿街商鋪林立,依河而筑的各式樓宇高低錯落,疏密相間,在城市的上空劃出一條曲直有度的優美線條,使整個街區顯得靈動、雅致而富有生趣。一眼望去,古典的、近代的、現代的建筑群,有如一曲浪漫抒情的五線譜,演繹著都市人的歡樂和大武漢的百年精彩。
街在水中,人在畫中,美在心中。
漢街最大的亮點,是它濃烈的文化特色。整條街道,韻味十足的地方文化比比皆是。街心廣場設有中國韻味的大眾戲臺,一曲曲宛轉低回的戲樂在濕潤的空氣中飄揚。在這里,盤龍文化、知音文化、木蘭文化、荊楚文化、道教文化、佛教文化,悉數登場,紛呈獻藝。戲臺四周,分別建有屈原廣場、昭君廣場、藥圣廣場、知音廣場、太極廣場。一條河,一條街,一段文化的傳承,湖北的歷史和文化名人,楚漢文化的精粹,匯聚在楚河漢街的涌動中,物化在一尊尊塑雕、一座座亭臺樓閣的影像里,豐富和拓展著大武漢幾百年來形成的市井文化,映亮了國人饑渴的目光。
這是一座文化和經濟都在蓬勃成長的城市。我常常想,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,而城市文化的真正內韻是什么呢?是它所蘊含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品位?還是它鮮明的個性與特色?無論怎樣,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文化和資源去創造經典,造福民眾,讓尋常百姓的心靈得到愉悅,這樣的城市文化,才是永恒的,歷久彌新的。這樣的城市文化,不僅屬于民族,也屬于世界。從這一點看,楚河漢街可不可以說是千年楚文化榮興的歷史結晶呢?
一河的浪漫,一街的激越,一河的吶喊,一街的雀躍。河與街的對話,從此將在這里寫下生命的斷章,留下難忘的故事。
入夜,冷風吹散了薄霧,懷舊的情愫依然彌漫著楚河漢街。河岸街頭簇擁著川流熙攘的人流,人流中能看到不同的膚色,聽到不同的語言,人們在一顰一笑之中散發著濃濃的喜悅和幸福。遠處,十里帆檣,萬家燈火,乳白色、橘黃色、墨綠色、玫瑰色的彩燈把整個街區裝點得流光溢彩,在一片片霓虹、燈柱、鐳射的交相閃爍中,楚河兩岸顯得格外繽紛和妖嬈。站在沙湖南端的放鷹橋上,遠眺“兩岸燈火闌珊、樓光樹影璀璨”的美景,內心充滿了一種無法言說的暢快。在武漢生活了50多年,見證了大江大湖大武漢的發展與變遷,面對此情此景,會有多少“老武漢”喚起他們曾經的記憶呢?
1000多年前,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了一幅《清明上河圖》,畫卷中,疏林薄霧的郊野風光,船帆如云的汴河碼頭,彩樓歡門的街市,川流不息的行人,生動展示了當年宋都東京的熱鬧與繁華,真實記錄了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。一座城市,一個民族,沒有永恒不變的興衰,眼前的楚河漢街,不正是一幅徐徐展開的現代版清明上河圖嗎?
悠悠千年的守望,來去之間,滄海桑田。作為一座城市景觀的代表,楚河漢街以特有的功能和魅力,讓我們看到了大武漢發展的美好愿景。
一條河,空靈逶迤,流淌著一串串歷史的夢。一條街,人流如潮,繁華著一個個現代的夢。